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业外作品

        践行价值观 弘扬孝与道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16-03-17 08:57:33


            百善孝为先,自古以来,孝敬父母是我国传统美德,子女尽孝的故事屡见不鲜,孝道无形中成了我们社会文明程度的底线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: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,并告诉老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。这一切被她的孩子看见了,正当她准备叫孩子洗脚时,却看见孩子端着洗脚水向她走来,边走边说:“妈妈,您洗脚。”这则公益广告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。一首歌曲《常回家看看》感动了无数中国人,歌曲唱出了父母的要求和期盼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子欲养而亲不待。孝顺不能等,常回家看看。儿女行孝,不仅仅是满足父母金钱和物质上的需求,关键是常回家看看,陪爸爸喝点小酒下盘象棋,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,工作的事情和爸爸分享,生活的烦恼和妈妈谈谈。儿行千里母担忧,也许你出门在外,不能常回家看看,那你就常打打电话问候一下,让父母知道你近况,他们也会很满足的。然而,当代社会很多人忙于事业和家庭,平时回了上百条微信,接了无数个电话,却忘记给父母捎一句问候,忽略了对老人的关怀。更有甚者,节假日好不容易回家一次,围坐餐桌,只顾低头忙于玩手机,完全不顾父母家人感受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我国新修订的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于2013年7月1日施行,子女必须“常回家看看”被写入法律,意味着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子女,若不常回家看网老人将被视为违法行为。此法一出,立即在网上引起一片热议,用法律为孝道树立一个标杆,折射出中国的传统孝道文明陷入日渐乏力的尴尬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孝敬父母自古就是中国传统美德,但是当一贯用最高层次的道德来要求的东西,变为用最低层次的法律来约束的时候,我们就不得不为社会文明是否真的在进步打个一个大大的问号。笔者在法院工作,亲身经历并审理过部分赡养案件,但这些案情简单的案件却是笔者最不愿审理的案件。父母子女对簿公堂,亲情撕裂,家庭不睦,孝道不举,文明不再。在当下老人赡养问题上,不得不说法不能替代孝道,且一旦走法律渠道,父母子女关系可能会进一步紧张。因此,笔者深感用法律“挽救”社会文明滑坡不该成为一种常态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法律不能是万能的,单凭法律的力量,不可能解决家庭中存在的全部问题。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、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,对于法律无能为力的地方,我们就应该通过道德层面加以调整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孝道是承担责任的开始,孝道是家庭和谐的根本,孝道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,孝道是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,孝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蕴含的内容之一。习近平同志指出:“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”,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,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。”习近平同志的话,也为我们弘扬孝道文化指明了方向。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从自身做起,弘扬孝道,融入生活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侯成胜    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